東張西望何伯|何伯何太真愛與否 公關達人:當阿伯持續無錢便知

家事百科

發布時間: 2024/05/22 12:34

最後更新: 2024/05/22 12:37

分享:

分享:

阿伯娶個相識僅兩個月、年輕三十年的內地婦成熱話,《福祿壽訓練學院》即抽水。

城中熱話都在談論一名阿伯娶了個相識僅兩個月、年輕三十年的內地婦。對於這兩位人士,我沒甚麼興致去緊貼進程,真愛與否,當阿伯持續無錢便知,現時講乜都係假。但從這件事可引伸的討論點是,很多上了年紀的人,尤其因喪偶或離婚的單身者,仍有強烈情感需要,但社會很少關注到。

當長者還強烈渴望有個伴或有親密關係,會容易被其他人覺得「有無搞錯」、「為老不尊」,網上甚至狠批暮年戀「令別人不適」。故社會甚少正視大齡人士的情感需要,這是悲哀的,為甚麼人一老就沒有情愛,甚至情慾的權利呢?若社會循正面態度正視大齡人士仍對情感有渴望這一環,再協助他們建立健康和正常的社交,或許可減少遭騙財又騙情的風險。

騙徒無處不在,而很多數據顯示,退休人士乃騙徒「甜心」目標,因為他們起碼有筆錢、有時間、容易有孤單寂寞無聊之感。在香港,很多中年朋友都忙於工作,未必能每周與父母相聚,最常見的是聘個傭人照顧起居飲食便以為盡了責任,但往往最忽略的是他們仍有情感需要這一環。尤其是已喪偶的大齡人士,渴望再有一個伴過日子,十分正常。這個渴望,家人和社會要正視。

近年,退休者被騙財的愛情陷阱愈來愈多,這反映有些大齡人士因為太渴望愛而對花言巧語毫無招架能力。各地警方都有向市民呼籲,愛情騙徒必定用的一招,就是盡快在短期內拿到錢,故愛情騙局一定會用各種藉口向對方要錢。問題是,旁人一看就知是個局,但當局者迷,會義無反顧地豁晒出去,到最後落得人財兩空,案例並不鮮見。

社會應正視大齡人士的各種身心靈需要和權利,從暮年如何(再)擇偶、暮年戀會遇到甚麼問題和挑戰、到暮年如何提防愛情騙局,都可成為社會的公共議題大方地討論。尤其是大齡人士如何防止遭騙財騙色,應是一大社會課題去講解,這是大齡人士在發展暮年戀前必須具備的意識,皆因社會三山五嶽,無論在網上或實體世界,有人求真愛,但亦有人只一心想搵真銀。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中小學試題免費下載】 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兒童健康百科】 【職場文化智慧】

撰文 : 利嘉敏  攻關女子